当前位置: 首页 » 译者名家 » 重校《挪威的森林》:爱与精确

重校《挪威的森林》:爱与精确

发布日期:2016-01-27      阅读数:1412 次

    上海译文出版社要出十卷拙译村上小说精装本,嘱我重新校阅一遍。最先校阅的,自然是《挪威的森林》。校阅当中,一方面为自己的漏译误译感到羞愧和惊诧,一方面又每每思忖:就技术精确性来说,现在的我可能比过去多少有所提高,但问题是,技术精确性对于艺术未必总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挪》幸亏是我二十几年前翻译的。那时自己也还算年轻,译笔似乎更有生机和灵性。换言之,倘今天翻译,译文或许较为圆熟老到,但往日那一往情深的执著、那冲击语法藩篱的锐气、那唯有年轻才有的骄傲与洒脱恐怕很难出现了。因此,只要不在根本上游离于原文,此次一般不做规范性修剪,不强制其就范。

    何况,之于拙译四十一部村上作品,《挪》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孩子”。纵使后面的再优秀,第一个也总是最让人偏爱的。借用村上春树的话说,《挪》倾注了我过多的“充满个人偏见的爱”。村上在题为《翻译与被翻译》那篇文章中这样说道:“我本身搞翻译(英文译日文)搞了相当长时间,相应晓得翻译这东西是何等艰苦而又何等愉快的活动。也在某种程度上知晓一个个翻译家使得文本固有的滋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想,出色的翻译首先需要的是语言能力,但同时需要的还有——尤其文学作品——充满个人偏见的爱。说得极端些,只要有了这点,其他概不需要。说起我对自己作品的翻译的首要希求,恰恰就是这点。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上,只有充满偏见的爱才是我充满偏见地爱着的一个对象。”用俄语翻译家草婴的话说,就是要投入感情:“一个翻译家如果对他所翻译作品中的人物没有感情,也不可能翻译好一部作品”。

    文学翻译需要两点,一是来自个人偏见的爱,一是基于语言能力的精确。出色的翻译,无疑是爱与精确的完美结合。而其结果,即是我奉为圭臬的“审美忠实”带来的审美感动。尽管技术(语言能力)的精确性在这里未被同样强调,但绝不意味可以掉以轻心,这方面的个别失误,固然不至于给整体审美效果造成致命的损害,但是不致命的损害也是损害。

    写到这里,脑海里倏然闪出一座瓜园小屋。四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正在乡下耕作,从我家所在的小山村去生产队队部的河边小路经过一片瓜园,满地香瓜,从很远就能闻到香瓜才有的瓜香,那是八月的乡村最好闻的香味儿。不过更让我动心的倒不是瓜香和吃香瓜,而是瓜田那座小屋。也是因为锄地割地等活计累人和我比较懒的关系,我极想当瓜田小屋的主人看瓜,有人买瓜我就提篮下田摘瓜,摸摸这个瓜的下巴、弹弹那个瓜的脑门儿,然后在四周懒洋洋的知了声中,摘一篮瓜回来,多美啊,多幸福啊!

    后来梦想成真,我果然成了那座小屋的看瓜人。瓜园就是“挪威的森林”——森林瓜园,奇香异果,美不胜收,而又扑朔迷离,这当然让我感到快乐。快乐之余,困惑亦多:瓜园是外国的,瓜是外国的,有时无法准确判断瓜是彻底熟了还是半生不熟,有的瓜还相当“狡猾”,躲藏在叶伞之下或蒿草之间,一时难以找见。因此,我摘进篮里的瓜未必个个熟得恰到好处,甚至缺斤短两。所幸总有热心人帮忙,把生瓜拣出去,把躲藏的瓜找来补足。不用说,他们就是为拙译纠错补漏的读者朋友。



    来源:天津日报 日期:2016年1月27日 作者:林少华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