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翻译园地 » 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实践

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实践

发布日期:2020-07-10      阅读数:690 次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施,要求广大涉外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这一实施,要求能够用外语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中国古文典籍的理解并能对其阐释。作为涉外人员培养的摇篮,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在日语翻译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了中国典籍翻译教学,同时在日语翻译本科教学中也加入了相关内容,在弘扬中华文化、深化翻译教学和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的价值取向

既然是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开设的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课程,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日语系的相关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注重价值取向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在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要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相契合。

首先,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翻译材料的选择上,注重选择那些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追求真善美品质的典籍篇章作为教学和练习的素材。在唐宋诗词翻译课上,选择民族英雄岳飞的诗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及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为翻译原文本,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体会深藏在我们民族灵魂深处的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家国情怀,学习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操守。在明清小说翻译中选择吟唱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红楼梦》作为翻译素材,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洁品质和高尚道德。

其次,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方面坚持“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原则和“课程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原则。在课程组织过程中考虑到学科逻辑,学院将中国典籍语篇翻译课程内容设计为日语古文语法、《诗经》、《论语》、成语故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以便维持中国古典文学的线性发展逻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当代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当今热门节目实施翻译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坚持情境化、人格化的理念,教学效果显著。

再其次,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课程评价方面坚持人文主义取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评价之中,基本做到每次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对课程实施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按照学生的要求和对课程的希冀来调整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同时邀请同行教师莅临教学现场听课,听取同行教师的专业意见,改进自身教学方法。

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的理论探幽

当代语篇理论研究和语篇翻译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发展迅速,这也使得语篇翻译教学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在这种大环境下,学院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理论探讨,如每学年都会召开一次教学和科研研讨会,这已成为惯例。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校内研讨会以及国内研讨会上,教师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典籍语篇翻译教学理论在会上发表,并和同行进行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坚持“异化”翻译原则。在翻译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策略,这就是“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中国典籍语篇翻译的目的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国典籍的时候,要完整、准确地将中国典籍的思想和概念用外语表述出来,要让外国读者接近中国作者,也就是要坚持“异化”翻译原则。但是这一简单的原则在教学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水浒传》中“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一句中的“招旗”一词,很多学生用解释的方法翻译成“酒店门前的招徕客人的旗帜”,但是查找出版的相关日语译著之后却发现,一些著名的翻译家直接就使用了“招旗”一词。通过翻译实践,学生们懂得了“异化”翻译的实质是“和而不同”。中国古典文化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如果采用“归化”翻译方式使得中国文化的特质完全融化在外国文化的海洋之中的话,那么中国古典文化这种独立体系就会遭到破坏,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目标就没有完成。在目的语之中坚持植入中国文化的“不同”,坚持译文之中有“中国味”,这是中国典籍语篇翻译的本质要求。

其次,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坚持“双语古语”教学原则。考虑到文体对应,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应该坚持古代汉语教学和古典日语教学并重。今天我们的学生是明天中国典籍翻译的主体。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典籍原文,就不能将中国典籍的思想正确地传达给国外的读者,也就不能完成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相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外语古文,那么译文也会丧失中国古典韵味。例如武松打虎的时候手里拿的“哨棒”被一些学生翻译成了“警棒”;《离骚》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被个别学生翻译成了“名字的空白处写上正则,字的旁边写上灵均”的意思。这些低级错误令人惊愕,也凸显出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任课教师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古代汉语和古典日语对比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再其次,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坚持“语篇为主,从大到小”的教学原则。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从技术上讲应该遵循语篇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篇章翻译要坚持从宏观到微观,从文体、语境到句子、词汇的选择。中国典籍一般具有“意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对原文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因此把中国典籍翻译成外文的时候就要从大处着眼,除了文体对应之外,在句群层面对译文顺序进行调整,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的实践反思

实践出真知。在几年的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任课教师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坚持选取原著中的重点章节作为教学素材,而不是选材上不分主次。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是在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阶段开展的教学,学生有一定的外文基础。这就和以语法教学为主的初级和中级阶段的翻译教学有所不同。在初级以及中级翻译教学阶段,选取翻译素材要求照顾到学生的语言学习现状,主要选取那些体现外语语言结构的素材进行翻译;而高级阶段的翻译选材则应该重视能够反映原著思想和写作水平的代表性章节。例如从《红楼梦》中选取翻译素材,初级、中级阶段就可以不管原文整体结构,可根据语法、词汇教学需要来选取原著中的一些句子和章节;而到了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这种高级阶段,就要选取原著中的重点章节进行翻译。如《红楼梦》一书第五回,作者使用预叙的方法将该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预先进行了交代,是全书的总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取第五回作为翻译素材,就能使学生对全书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坚持把读译、唱译、视译等多种方法用于教学,而不是仅仅使用视译这种单一教学。中国典籍语篇,尤其是《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翻译教学,应该结合原文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音韵美。诗歌等典籍的翻译中,只有译者理解了原文中的音韵,才能更好地理解意境形象、思想感情。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中,任课教师一直坚持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并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欣赏这些诗词的演唱视频,效果颇佳。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和模仿《经典咏流传》节目中《苔》的演唱、朗读,每个人都被山区孩子那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顽强生命力所感动。

再其次,坚持“课程思政”的思想,把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中国典籍语篇翻译教学的首位。在今年的教学中增加了气势宏大、意境深远的毛泽东诗词翻译和主张“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的《道德经》《庄子》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翻译中体会毛泽东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学习“道生一、一生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做到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

总之,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外语教学一直坚持挖掘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为讲好中国故事而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日语语篇研究”(项目编号:16YYD08)、牡丹江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现代日语语篇研究”(项目编号:MNUB201717)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09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学校科研

作者:杜静波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