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翻译园地 » 索尔仁尼琴《红轮》碾出中国文学翻译界”伤痕”

索尔仁尼琴《红轮》碾出中国文学翻译界”伤痕”

发布日期:2020-08-24      阅读数:1450 次
外国文学翻译,是一片几乎被大众遗忘的荒芜领域。当众多国外畅销书以中文版的形式抢占国内畅销书排行榜时,它们的中文译者却从未进入大众的视野。日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文学大师索尔仁尼琴耗尽一生精力完成的史诗作品——《红轮》中文版出版,被遗忘已久的文学翻译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套文学巨制是中国文学翻译界的一项大工程,9位译者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而这部注定不会畅销的文学作品在译稿完成后,又等待了两年,才终于有机会出版,其中两位翻译家还没有等到书出版,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一部《红轮》碾压出中国文学翻译界血红的伤痕……
九教授三年译完《红轮》却无法出版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宏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小说共20卷,每卷2到4部,每部40—70万字。
这样一部宏篇巨制,其翻译队伍也是异常的强大。该书策划人李勇告诉记者,该书一共采用了9位俄语翻译,都是大学里的俄语专家。对于这部纯文学作品,李勇承认,它并不具有太大的市场价值,但是其出版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李勇甚至感叹,这部书的出版幕后故事,也足以编写成一本书了。该书2008年翻译稿完成后,却在很长时间里无法出版。
 
究其原因,李勇表示,一是该书庞大,一共500万字,市场销量不看好,流转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人接手;二是出版的投入太大。9个教授耗费多年心血翻译,其中两个没有等到书出版就已过世,没有人具体打理这个事情;而且,选择合适的译者以及寻找译者都认可的合作方也是前期的很大难题。由于是俄语巨著,出版方在寻找了众多俄语翻译家之后,把目标锁定在东北师大和吉林师大两所俄语专家集中的大学,最终何茂正、李万春、胡真真、朱宝寰、武学善、张达明、夏广智、林全胜、李青等9位俄语专家成为了该书的译者。9位专家最年轻的也已经61岁,年龄最大的80多岁,而他们中职称最低也是大学副教授。
140万字的修改稿 译者抄了半年多
九位译者之一的李万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只需要一两个译者就可以了,最多时也不过三个。而《红轮》之所以采用了如此庞大的翻译队伍,是因为本身的翻译量实在太大了,“文字有500万之多,光靠两三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为了证明这项工作的艰巨,李万春透露,他负责了《红轮》中第三辑第二部70万字的翻译工作,“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来翻译,而且全是业余时间,我不会用电脑,这70万字,我全是手写翻译的,为了保证翻译质量,我对这70万字进行了第二稿的修改,一共我就写了140多万字,光抄写这些字,我就用了6个月的时间”!
不光工作量大,由于翻译的是索尔仁尼琴这样的文学大家的作品,其用语和语势都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李万春透露,在翻译中他发现,索尔仁尼琴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甚至经常在行文中独创一些词语来,这对译者来说,难度很大。而参与翻译的另一位翻译家胡真真也表示,《红轮》中涉及到很多国外的历史知识、背景事件,人名、地名,翻译时需要大量的资料阅读做准备,其工作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由于翻译工作太艰巨,这部书稿的其中两部曾经交到了北京几位专家的手中,但是专家们只干了半年,就因位实在太艰苦而退出了。
翻译70万字 报酬不过万余元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翻译者的报酬就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已经61岁的胡真真在电话里很轻松地说:“其实我们大家当初根本就没有想过能拿多少钱,觉得能翻译这样一位作者的作品,是一件十分自豪骄傲的事。后来事情耽搁了,我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只要书能出来,就是万分欣慰了。”而李万春也坦然地说,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太具有市场价值,大家都没有奢望能靠翻译它赚钱。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李万春透露,由于翻译了70多万字,他的翻译稿酬是1万多元,而其他翻译的文字稍微少一点的专家,稿酬还不到一万。采访中李万春老师还透露,由于这部书刚刚出版上市,出版社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他们这些翻译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到报酬,“但是没有关系,能参与《红轮》这样伟大作品的翻译,我们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指望靠它赚钱”。
采访中发现,几位翻译家对报酬的事情并不关心,他们说得最多的,是翻译完成后遭遇出版困难的心痛。胡真真告诉记者,当初《红轮》出版被耽搁了下来后,大家的心都沉了,“就像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一样”。如今《红轮》终于出版,当初参与翻译的9人中,已经有两位去世了,胡真真感伤地说:“很遗憾很可惜,不过书能出来还是值得高兴的。”
翻译家感叹 呼吁同行坚持“译德”
《红轮》译者的幕后艰辛,折射出了我国文学翻译界艰难的现实处境。胡真真一针见血地指出,收入低、社会关注度不高、翻译质量差都是现在翻译行业的通病。李万春更向记者透露,他的女儿现在已是大学里一位优秀的法语人才,最近,一家出版社就找到他女儿,希望她翻译一部法国畅销书的书稿,但是时间只有一个月,而那部书稿却有13万字。“我女儿最后拒绝了,因为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翻译量,根本无法保证翻译质量。但是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出版社都是这样在操作很多国外畅销书。这样匆忙的翻译,质量如何得以保证?”
胡真真也在采访中感叹:“现在社会利益需求太大了,太功利了,作为翻译人在吃饱饭的同时还是应该坚持‘译德’。翻译是件很神圣的事,要对书的作者负责,更要对我们的百姓读者负责,把好质量关。我真的很希望我们的翻译人不要出卖灵魂挣钱,翻译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我们要当好这个创造者。”

中国文学翻译界目前面临哪些困境、遭遇何种阵痛?良莠不齐的翻译者队伍面临怎样尴尬的处境,他们将何去何从?本报将继续关注报道。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日期:2010年11月30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