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译者名家 » 启程中法之交 “译”路穿越山海——访中国文学翻译家李玉民

启程中法之交 “译”路穿越山海——访中国文学翻译家李玉民

发布日期:2024-02-04      阅读数:533 次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王越、陈晨、郝王乐、赵旭)“激动!荣幸!像所有青年一样!”84岁的李玉民谈起60年前赴法国留学的场景,依旧难掩内心澎湃。
李玉民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1964年,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同年,他前往法国雷恩大学学习,是新中国首批公派留法学生之一。
“中法建交对于我们学习法语的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李玉民回忆道。
当时,24岁的李玉民已经在北京大学学了五、六年法语,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与法国人面对面交流。直到两国建交,他才得以接触到书本之外更加立体真实的法国。
在深入法国的两年时间里,李玉民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友善,丰富的文化课程和实地参观学习也大大提高了他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
“尤其是对法国文学的认识愈加全面了。”他说,当时在国内所学的法国文学知识只涵盖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许多法国现代和当代作家的作品是他在留学期间才了解到的。“这对我日后进入教育领域、翻译著作有很大帮助。”
对文学兴趣浓厚的李玉民,回国时特意带了两大箱子法国名著,其中不乏伏尔泰、狄德罗、莫里哀等家喻户晓的法国作家的作品。
之后的几十年,他与书籍为伴,以文学架桥,连结中外。《巴黎圣母院》《缪塞戏剧选》《幽谷百合》《上学的烦恼》……他翻译的作品时间跨越近400年,其中半数是由他首次介绍给国内读者。
说起翻译,李玉民总是神采奕奕。“翻译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乐在其中。”他始终手写译稿,即使是退休后,仍坚持平均每天翻译两千字。“不拿出自己满意的东西绝不放手。”
四十五载笔耕不辍,李玉民将这种坚持归结为对翻译的热爱。“没有热爱,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翻译家。”
每当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译作喜爱上一个法国作家,他便倍感欣慰。因为在他看来,翻译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播与理解。
李玉民说,文学在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一些法国朋友读过老子《道德经》和四大名著,目前在读莫言的作品。透过文学,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相互理解。”
中法建交50周年时,李玉民和半个世纪前留学法国的同学们一起回到雷恩。期间,一个细节让李玉民的妻子念念不忘。活动现场,有不少头发花白的法国人拿着书,指着书页上的中文名字向他们询问。
原来,在法国留学时,中国学生们与当地民众结下深厚友谊,他们自发互换了书籍留念。五十年悠然而过,听闻当年的中国学生们重返雷恩,市民们带着这些书本翘首以盼,寻找多年未见的朋友。一本本早已泛黄的书籍见证着他们几十年跨越山海的情谊。
又一个十年悄然翻页。今年,中法两国迎来建交60周年。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有代表性的文明大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法两国有一万个理由发展良好的关系。”李玉民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创作,为中法文化交流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日期:2024年1月26日

英语翻译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