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翻译园地 » 《述志为本:沙博理英译诗词歌谣品读》序一

《述志为本:沙博理英译诗词歌谣品读》序一

发布日期:2025-04-15      阅读数:47 次

2020年9月在青岛举行了由中国翻译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基地承办的“沙博理研究:回顾与前瞻”专题研讨会。会上,任东升教授介绍了研究成果《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的写作过程。该书于2022年出版,在学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两年过后,获悉基地新成果《述志为本:沙博理英译诗词歌谣品读》出版在即,应任老师之邀,撰写此文,借此回忆老沙,也谈谈对沙博理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老沙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他住四合院、打太极拳、穿老北京布鞋、热爱武侠小说,操着一口标准的北京普通话,深谙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可以说是融入中国生活最深的外国专家。他也是外文局唯一一位要求与中国同事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外国专家。我第一次有机会跟他深入交流,就是在外文局“五七”干校。那是在1977年,我们白天一起种地,晚上一起听英文广播,聊翻译,谈对外传播。也正是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切体验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让他在从事翻译工作时,总能以让西方读者看得懂为首要原则,真实地传达中国声音,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老沙的译作是留给世界的文化符号,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是留给翻译界的一座富矿。

自2014年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基地研究团队在任东升教授的带领下,陆续产出多项成果。从围绕沙博理诸多译本展开研究的论文,到综合性研究成果《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再到这本专题性研究著作《述志为本:沙博理英译诗词歌谣品读》,基地产出的成果在学界形成了“沙博理效应”,中国海洋大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推介沙博理翻译思想的重镇。作为老沙生前的同事和好友,我倍感欣慰。

提起老沙的翻译,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水浒传》。在老沙的译作中,《水浒传》也是被研究得最广泛、最深入的一部,但《水浒传》中的诗词翻译却少有人关注。任东升教授团队从《水浒传》沙译本中的诗词着手,发掘老沙翻译的诗词歌谣译本,从古典诗词到社会讽刺诗。老沙翻译的诗词歌谣分布较为零散,除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英译单行本《中国的酱油和对虾》(Soy Sauce and Prawns)之外,其余均散落在小说译作之中。这本新著将老沙翻译的诗词歌谣汇集整理,分为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两大类,从诗学的角度对其加以鉴赏。在全面的译文鉴赏之上,本书最后归纳出沙博理的诗词翻译思想,突出了沙博理作为两种文化承载者的身份及其翻译思想的独特性。欣赏了老沙翻译的诗词之后,我惊叹于他灵活多变的翻译技巧、对诗词意象空间的把握、其译文所展现出的整体思维和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我想这些译文的诗意表达或许比小说翻译更能体现老沙的智慧和哲学思维,现在能有这样一本专著探究他翻译的诗词歌谣,无疑也是将更深刻的老沙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看到立体、鲜活又灵动的翻译家沙博理。

在这些诗词中,最值得称赞的也许是老沙在自传《我的中国》里翻译的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译文用词遒劲雄健,酣畅淋漓,再现了伟人的才情和胆识。老沙的英文自传An American in China: Thirty Yea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年》)于1979年分别在北京和纽约出版。1997年,老沙调整自传章节结构,增加篇幅,重新取名为My China: The Metamorphosis of a Country and a Man(《情系中华五十年》),在北京出版。2000年,沙博理自传再次在纽约出版,更名为I Chose China: The Metamorphosis of a Country and a Man,自传的中译本《我的中国》也于2006年出版。这部自传不仅是老沙对往昔的回忆,也记录了新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国际局势的风起云涌。中文版问世至今近20年,该译本也有诸多遗憾。众所周知,翻译和出版被称作是两个“令人遗憾的行当”。不管作者和译者多么呕心沥血,出版后总会觉得还有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想,是该适时弥补遗憾,重译老沙自传了。可喜的是,任东升教授团队几年前已经启动自传的重译工作,这又推动沙博理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关于今后的沙博理研究,我觉得撰写沙博理评传很有必要。老沙的一生是传奇的、多彩的、独具特色的。他对中国对外传播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撰写沙博理评传可以传承老沙传播中国的智慧,鼓励后学参与到新时代国际传播事业当中。

在沙博理研究方面,任东升教授团队一直走在前列。中国海洋大学每年开设“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专题课,2019年这门课正式被纳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我相信,这本书作为任东升教授团队多年来从事沙博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一方面可以拓展沙博理翻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翻译课程辅助教材在更多高校得到使用和推广,促进“沙博理式”翻译人才的培养。可以期待,在“翻译中国”日益强化的今天,这部新作一定会对整个国际传播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 日期:2025年3月3日

作者:黄友义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

英语翻译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