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译者名家 » 权威《庄子》英译者伯顿·华兹生去世

权威《庄子》英译者伯顿·华兹生去世

发布日期:2017-04-27      阅读数:2930 次

[摘要]华兹生最喜欢、最下功夫的当属庄子的作品。1968年,他出版了《庄子全译》。在华兹生看来,《庄子》的翻译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庄子的思想深具独创性,并且常常使用充满悖谬的表达方式。

《庄子》权威英译者伯顿·华兹生去世

左为美国学者唐纳德·基恩,右为伯顿·华兹生

4月1日晚,著名汉学家、日本学家、翻译家伯顿·华兹生(Burton Watson)教授于日本千叶县镰谷市去世,享年92岁。他是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古典作品的重要人物,是西方学界公认最优秀的中国与日本经典文史翻译家之一。

《庄子》权威英译者伯顿·华兹生去世

华兹生译作:《杜甫诗选》

华兹生一生译作甚丰,作品跨越历史、哲学、文学等不同门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他译有《老子》《庄子》《左传》《论语》《史记》《汉书选译》《南华经》等大量经典文史作品,并翻译了寒山、杜甫、苏轼、陆游等人的诗歌,在读者中影响深远。美国笔会称他是“古典东亚诗歌在我们时代的发明者。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前会长约翰·巴尔科姆曾这样评价他:“华兹生不需要任何介绍。他是翻译中国古典历史、哲学与诗歌的先驱人物。通过他的书和翻译,他对将中国历史与经典文献介绍给英语世界所做的贡献,可能比任何人都要多。”

华兹生1925年出生于纽约近郊的新罗谢尔市,17岁时从高中退学,加入美国海军。1945年9月,二战刚结束时,华兹生所在的军舰短期停驻在横须贺海军基地,这促成了华兹生与日本和东亚地区的首次接触,也正是此时开始,华兹生对日本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6年,退伍后的华兹生通过退伍军人法案的资助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汉语和中国文化,兼修日语,师从美国汉学家傅路德和中国学者王际真。195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华兹生曾计划前往中国继续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但因冷战和其美国身份未能实现。同年,华兹生搬到日本,成为同志社大学的英文教师,并成为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学生及研究助理。1956年,华兹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主题为司马迁及《史记》。此时他开始着手翻译《史记》,在1961年推出了《史记》译本。

1960年代,华兹生的主要译作集中于诸子论著,先后完成了《墨子菁华》(1963)《孙子精要》(1963)《韩非子菁华》(1964)《庄子菁华》(1964),并推出了一本苏东坡的诗集选译。

《庄子》权威英译者伯顿·华兹生去世

华兹生译作:《庄子全译》

华兹生最喜欢、最下功夫的当属庄子的作品。1968年,他出版了《庄子全译》。在华兹生看来,《庄子》的翻译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庄子的思想深具独创性,并且常常使用充满悖谬的表达方式。但《庄子》的翻译也是最令他满足的,因为翻译《庄子》时,译者能够以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运用语言。

《庄子》权威英译者伯顿·华兹生去世

华兹生

除了文史作品,华兹生还对诗歌抱有浓厚兴趣,曾译介寒山、杜甫、苏东坡、陆游、白居易的大量作品,并就汉赋、前唐诗、宋词都出版过专门译著。此外,他还译有不少佛学著作,其中包括《维摩诘经》《法华经》《临济录》等。华兹生本人是佛教徒,曾长期每天进行冥想。

华兹生对原文理解深透,译文准确,译笔优美。他曾强调中国学者王际真对其翻译理念的影响:“他(王)非常强调翻译不仅要意义准确,而且英语的文体亦需漂亮易读。在他的影响下,我学到了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使用怎样的英文。每当看到生硬的翻译时,他的批评都毫不留情。”

美国翻译家艾略特·温伯格(Eliot Weiberger)认为,华兹生的翻译体现了他的现代主义倾向,他是“第一个在作品中体现了对于美国诗歌现代主义革命的理解的学者:即完全准确、简洁、运用日常语言”,“尤其是在大多数汉学家对于现代诗歌完全无知、甚至明显敌视的时候”。

华兹生一生获奖众多:197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翻译中心金牌奖章,1982和1995年两次获笔会翻译奖,2015年获笔会的翻译终生成就奖——笔会/拉尔夫·曼海姆翻译奖章。1973年,他迁居日本,并定居下来,直至去世。

尽管一生热爱中文和中国文化,华兹生直到1983年才第一次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中国之旅,此次旅程被他写入了《中国纪行》一书。

来源:文化有腔调 日期:2017年4月6日 作者:吴永熹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