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译者名家 » 荷兰同事在翻译《红楼梦》

荷兰同事在翻译《红楼梦》

发布日期:2017-09-26      阅读数:1495 次

李玲玉:荷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

李玲玉(右)与参与翻译《红楼梦》的汉学家哥舒

今年7月1日,在荷兰莱顿大学做志愿者的李玲玉回到国内。李玲玉研究生即将毕业,她从2016年8月29日到2017年7月1日间,在荷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做了10个月的志愿者。

荷兰的莱顿大学是整个欧洲最重要的学习汉学的地方,也是整个欧洲的汉学重镇。莱顿大学汉学院曾是欧洲最大的汉学院之一,拥有欧洲最大的中文图书馆。作为山大对外汉语专业的一名学生,李玲玉很想了解欧洲汉学家对汉学的理解,他们又是怎么研究汉学的。

在莱顿大学,李玲玉接触到了当地很多著名的汉学家,他们大多数是在1982年或1983年间到中国留学,回到荷兰后继续从事汉语研究,其中有些人正在翻译《红楼梦》、《金瓶梅》这样的文学巨著。而他们对于汉学的热情,也大大超出了李玲玉的想象。

李玲玉汉语初级课的合作老师,就正在从事翻译《红楼梦》的工作。一个至少3人的团队,从2008年就开始这项工作,按照他们的计划,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要到2019年才能完成,整个时间花费大概11年,目前,他们刚刚把《红楼梦》大概情节翻译完成,其中大量的古诗词正在翻译中,而其中涉及到的工程量,也让李玲玉瞠目结舌。

翻译团队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翻译人物名字。“《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有很多隐喻义,他们经常讨论该如何将人名翻译成荷兰语,是不是要借鉴法语的翻译方法。”李玲玉说,他们每周都会召开翻译交流会,以讨论翻译中遇到的难题和统一翻译进度。他们从事翻译工作,不仅看著作本身,还要想象作者生活在什么朝代,生活在哪个地方,实地考察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曹雪芹生活在清朝,他们会想象曹雪芹可能会看哪些书,自己再去看一遍,工程量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在这之前我很难想象有一个团队,会用11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没有什么利益的事情。”李玲玉说。

在国外汉学家的眼中,中国文化有一个十分迷人的地方,那就是文化传承从来没有中断过。由于西方语言传承的原因,大部分的古典著作,现代人是很难看懂的,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文化有中断的部分。而在中国,即便是中小学生,也需要学习古诗词、经典著作。他们很想知道,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文化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来源:齐鲁晚报社 日期:2017年9月25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