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翻译考试 » CATTI » CATTI考试准备之路

CATTI考试准备之路

发布日期:2017-09-30      阅读数:1433 次

    初识

    初识CATTI是在本科校园里,彼时上海的高级口译证书和人事部的CATTI 翻译证书是周边同学常讨论的话题,她们都在衡量哪个社会认证度更高。而对于学师范英语的自己,翻译证书还全然未纳入我的学习计划中,自然,翻译工作也就不在我的职业规划内。想来当时以为这是一个与自己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事物,未曾料到后来竟也与自己结下不解之缘。

    经历过毕业后找工作的彷徨与犹豫,我加入了百万考研大军,从起初的语言学方向调剂至现在宁波大学的MTI专业,我的校园生活重新拉开了序幕。在开学典礼上,王副校长就给大家丢来一个重磅消息:学院考虑将学位证书与翻译证书挂钩,尤其指的是人事部的CATTI二级笔译证书。这个消息的传达是首次让我萌生考CATTI决心的契机,尽管演讲台下CATTI难度系数之高的言论还在人群中沸沸扬扬流传。

    查阅CATTI相关信息是我的第一步准备工作。沪江英语的一个经验分享帖上提及二级笔译需要词汇量达到8000,最好同时有几十万字的翻译经验。与此同时,我还了解到2010年翻译硕士研究生报考CATTI二笔的通过率仅为11.2%。这一串串数据成为我踏往CATTI路的第一个绊脚石,它们成功的击中我,报考事宜就此搁置,暗自思量待时机成熟再做考虑。

    初战落败

    2012年7月CATTI下半年考试报名工作开始。虽然考试费用相对不低且考点在杭州,但是这一次没有阻挡我想要报名的兴致。加上得知MTI专业在读学生的身份可以免考综合一科,只考笔译实务,更让我跃跃一试。兴冲冲去学校打了在读证明后,在网上完成了报名手续。

    许是从小到大所有考试无往不利的记录给我带来的盲目自信,从而考试的紧张感并没有伴随报名的完成而进入我的脑海,反倒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负感。

    在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在导师的带领之下翻译练习接二连三在训练,所以在自我评估时认为翻译水平已经突飞猛进,但忘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亘古名言。显然我的努力与考试重要性形成了反比,现实结果最后同样挫败了我。而或许失败的经历在带给我教训的同时更为我后来再战带来了良好的经验,后来我认真的进行了总结。

    第一,复习资料准备不充分。我在当当网买来了英语笔译实务科目的指定教材之外,未准备其他方面的复习材料。《英语笔译实务》共分15个单元,前14个单元由“英译汉”、“汉译英”、“笔译技巧”和“强化训练”四个部分组成,最后一个单元专门讲述法律文件翻译。其中,“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包括课文一篇,每篇课文后都有详细讲解,并配有参考译文。课文都以实践语料为依据,取材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科学等主题领域,是极好的复习资料。然而过分“轻敌”的我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些资源。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书本上的练习,我都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兴致来时,会拿上书走到阅览室,坐下来试着翻译几段,然后对照给出的译文纠正自己的不足。然而这样的兴致往往不能维持太久,原本预定一天翻译并校对一篇文章的计划被延长到三天到五天不止。因此,到快考试了,整本教材我才翻了三分之一,更何况要计算真正被我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了。

    第三,临阵磨枪心慌意乱。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临到要考试了,慌意终于涌上了心头,之前心不在焉的准备工作让我在面对考试时明显底气不足。考前一周才将政府工作报告打印出来,亡羊补牢本就晚矣,加之懒散积习终是难改,结果也未能好好揣摩下这份报告。以至在去往杭州考试的大巴上时,我手上捏的那份工作报告,还停留在第五页。

    第四,考试时间运用不合理。考场开考后,我做题的顺序是第一篇英翻中,然后是两篇中翻英,最后再回过来翻第二篇英翻中。在监考老师宣布停笔收卷时我刚好写完最后一句话,表面上看时间把握是刚刚好,但虽然完成了考试内容,可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却非一言两语可以说清。首先,第一个大难题就是英翻中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夹生词”。这些看着眼熟的词汇,我却对其具体含义和用法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为了确定这些“夹生词”的翻译,我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翻查字典上,而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表达流畅性。可是,考场三个小时的时间本就有限,花费大量时间在查字典上显然是不明智的。其次,人名、地名、事件名、缩略词和其他一些专用名词(比如莎士比亚的故乡名等)也是一大难题。所携带的牛津高阶和新世纪汉英词典没有收录这些专用名词,只能音译,可是自己音译的准确性与约定俗成的翻译是有差别的。再次,第二篇英翻中的题材(关于冰山的自然科学)是我存储的背景知识的盲点。对于不熟悉的阅读材料,翻译过程束手束脚,从理解到表达都存在问题。因此,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那一刻才发觉有多么重要。最后,中翻英过程中遇到很多固定词组和中国特色词汇以及特定的句式,由于平时积累不够,这些表达式都不能拿笔就写,只能拿起字典一个个翻找,且不说所费时间很多,无论是句式还是词组的表达方式都可能跟惯用表达法存在一定差距。好不容易考完出来后,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竟发现马虎的自己还漏翻了一段,让本就做题不顺的我更是觉得考过无望了。

果然,两个月后导师通知可以查成绩了。我心怀侥幸地输入身份证号,得到的结果彻底把我的侥幸浇熄了。没有认真备考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没过,我甚至找不到其他借口来宽慰自己的错误。这一次的“滑铁卢”让我深刻意识到用心备考、不断积累才是考试致胜的不二法宝。

    锲而不舍

    充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后,我为我的“二战”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首先,学习计划周密,坚持一日一练。针对英译汉考题多从国外杂志如Economist和New York Times等杂志上挑选文章的特点,为自己定下了每天精读一篇杂志文,积累句式和词汇的任务。政经类文章我一般从Economist和ECO中文网上挑文章看,后者还附有翻译,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译文可以帮忙解惑,这对了解一些单词的延伸义的把握和句式的处理都有很大的助益。自然科学类文章我主要是从Discovery Channel上找文章。该杂志包含很多关于自然科技方面的前言报道,是了解科技时尚前言的好去处。除在网上看文章之外,我还从图书馆借了本《英语杂志文章深度阅读》的书,这本书上的文章都是从各个英语国家杂志上挑选出来文章,题材也十分广泛,包括数字技术、生物科技、外交与教育等等,每篇文章后面都配有翻译文章和难句分解说明。对于这本书我是采用首先自己翻译然后再对照译文过滤不足点的办法。每每遇到自己处理得很拗口的地方都可以从参考译文中揣摩出合理的处理方式,进行总结之后也就可以掌握一些规律和技巧了。这里的关键之处不在于你一天翻译了多少量,而在于你有没有进行思考总结,一味的翻却不去比较、总结规律,那么也是很难取得进步的。每日一读每日一练的积累性效果在坚持了两个月之后是可以看得见的,在阅读文章和翻译文章时明显要比一开始要顺畅得多。

    其次,扩大单词,记单词打卡。在扩大词汇方面,除上述阅读和练习外,我还在扇贝网上记单词打卡,虽然有人会觉得在扇贝网上记单词是一种非英语专业的非专业背单词方法,然而每天这10-20分钟的打卡时间与其说是让我背单词,不如说它是对自己毅力和坚持的考证。就算是到现在我早已考完试了,我还是每天坚持上扇贝打卡,有些事坚持久了就成了习惯了,就像是英语学习和英语翻译,每天坚持学习每天坚持翻译,那么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再次,网站学习好去处。对于中翻英部分,有一个网站是学习中译英的好去处,那就是台湾光华杂志的电子杂志。该杂志每周都会推出两篇中英对照的文章,题材广泛,话题新颖,翻译十分地道美妙。每次在将自己的译文与所给的参照进行对比时,我都忍不住要惊叹参照文的造句和用词的精妙,看文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而看一篇文,我都更清楚地意识到翻译之征途有多漫长,要达到如此原汁原味的程度需要更多的持之以恒和孜孜不倦。

    最后,关注政府类文章。在综合考虑CATTI考试的中译英部分考中国白皮书等政府类文章的几率比较大的情况下,我选择在口译网以及英文巴士上下载像政府工作报告,大会发言稿等政论文章下来当作练笔材料,并选择性地记忆一些语块,摸索出这类文章的翻译以忠实、少修饰为特征,并在练习中时刻坚持这些原则。

    准备考试的日子不紧不慢,在甜与苦的拼搏中,考试的日子终于慢慢逼近。5月28日,我再次踏上了去杭州考试的路,与上回的紧张相比,这次不一样的是更多的是一种轻松与期待。我的手里也没有再捏着政府工作报告了,而是和同学一路有说有笑计划考后放松的诸多事宜,期待着去做很多很多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处处皆怡人风景的杭城随着列车的前行也再次映入眼帘,带给我更好的心情。有了前一次的考试经验,我们轻车熟路地来到考场。从进考场到考试结束,我的心情一直是十分平静的,沉着的做着自己的试题,甚至都没有看一次时间。做题顺序是延续了第一次的顺序,而时间也是刚好,不多也不少。考完已经很晚了,也没时间一览杭城的美丽景致了,随后就和同学一起踏上了回校的车。

    是驿站,不是终点

    运笔至此,其实考试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远没有第一次考完后的焦灼心情,许是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我已经学会了很多,考试结果只是这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驿站,过了固然很好,而没过也不会阻挡我一路前行的脚步。相对于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更欣喜的是备考过程带给我学习的好习惯。直至今日,我仍会每天看国外杂志,每天打卡背单词,每天做翻译训练,每月上光华杂志网欣赏文章。所有的这些都是让我身心愉悦的乐事,而这样的乐事是在经历考试失败认真备考后才得出的悟道。CATTI之于我不仅是一张证书,一个肯定,而成为了我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开端,更是不断成熟的一个助力点!

    来源: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

    心译翻译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