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译者名家 » 汉学家闵福德的翻译人生

汉学家闵福德的翻译人生

发布日期:2019-08-19      阅读数:1927 次

[摘要]少年时求学于英国名校温切斯特公学,后在牛津大学学习西方哲学并转学中文,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年近六十的闵福德被学界视为不可多得的汉学家。

 

“闵福德”这个名字,是英国汉学家John Minford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时,知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宋淇先生为他起的。他极为喜欢,一直用到今天。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闵福德在中国内地和台湾教过书,更曾先后六次暂居香港,任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等职,并主持由香港作家也斯牵头发起的香港文学外译项目。

少年时求学于英国名校温切斯特公学,后在牛津大学学习西方哲学并转学中文,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年近六十的闵福德被学界视为不可多得的汉学家。闵福德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期间,作为他的学生,笔者经常和他深谈,了解到他的生活经历和翻译历程。
借《红楼梦》参悟生死

闵福德曾说:“其实不是我选择了中文,是中文选择了我。”

1964年,闵福德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但在这所著名学府,他却找不到喜欢的专业。在入学后的两年内,从拉丁语、希腊语、历史,到英语、政治、哲学、经济……他几乎每学期都在变更主修科目。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他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很荒唐,而奖学金也只够他维持两年生活。坐在牛津图书馆外的一张小石凳上,看着学校的专业课程目录,他随意扔了个大头针,低头一看,大头针落在了“中文”上。“我想,‘天呐,我难道要学中文?’”第二天一早,他去了中文系,成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那是1966年,中国内地正风雨欲来。

“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这大概是我的命运。”后来回忆时,闵福德说。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内地深陷在文化浩劫中。而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国,闵福德正与导师霍克斯一起翻译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

从牛津毕业后的短短几年里,闵福德的祖父母和父亲去世了,他在牛津最好的朋友自杀了,他钟爱的许多学者、艺术家离世。闵福德形容自己那段时间的生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四周似乎弥漫着一种“灾难般的末日情绪”。

当时,他恰好读到了英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亚瑟·威利(Arthur Waley)翻译的东汉文学家张衡的《髑髅赋》。文中对尘世苦痛的体会与试图超拔红尘的情感冲突,强烈地感染了他,他将自己的生活与之对照,震颤难以言喻。

而正在翻译《红楼梦》的他发现,相似的冲突也可以在《红楼梦》里找到:“这是一本超越人世爱恨情仇的书。它讲如何看破红尘,但同时又如此深刻而详细地展示着红尘中一切的细节和人之为人的情感。”这种对人生境况的感知不断打动他,促使他从一个读者转变成可以转达和分享这一情感的译者。

“《红楼梦》就像是一条长河,从头流至尾。我每一次踏入的河流都是不同的,这太神奇了!书中塑造出如此多的精彩人物,有如此多对人类处境的深刻洞见,每次读来都令人称奇。”他说。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处,他一直在教授《红楼梦》的课程,并发现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震撼人心的东西。

笃信“逍遥”

1977年,闵福德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华裔汉学家柳存仁。毕业后,他前往天津,在天津外国语学院任教。因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当时的天津非常萧条,全城只有22个外国人。闵福德在那里待了两年,然后前往香港,任香港《译丛》杂志编辑,后又转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在香港,闵福德认识了许多中国年轻的作家、艺术家和电影人,不少人成了他的挚友,他因此在当时翻译了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包括《中国现代诗一百首》。他还翻译了《孙子兵法》及也斯的《岛与大陆》和一些诗作。此后的多年时间里,他先后辗转于香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教书。他所翻译的英语版《红楼梦》(后四十回)第四、第五卷也陆续出版。

但崇尚陶渊明式生活的闵福德不愿受困于学术生活的条条框框。九十年代末,他突然想当农民,于是辞去了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系主任一职,在法国南部买下一片葡萄园,种起了葡萄。秋收季节,他会邀请来的好友一起去地里摘葡萄,再送去酿酒。

也是在那段时间,他开始了《聊斋志异》的翻译。深夜,在法国乡下的一间小屋里,他点上一盏灯,望一眼远处连绵的山脉,所有的志怪故事仿若在眼前浮现。但这不能维持生计,“这期间我赚不到任何钱,五年后完全破产了,又得回来教书。”

但每次的逃离和再回归,都让他更加笃信“逍遥”。他常把自己的授课称为“漫无边际的闲谈”,学生跟随着他从一个故事穿越到另一个故事。他坚信,讲故事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就像庄子,他就是讲故事而已。但是在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道理。”

“道家总是告诉你要‘归’,归到哪里?就是归到那个逍遥的地方。如果人们称我为逍遥学者,我很高兴。”他说。

后来,他开始翻译《易经》。许多朋友和学生来找他用易经算卦,寻找种种答案。他也常用《易经》来卜算,甚至请教《易经》:“我到底该怎么翻译你?”他用“神奇”形容这本书:“它确实有一种魔力。”

这些年来,闵福德越来越认同中国道家思想中对于自我认知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艺术、音乐、戏剧,以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可以作为世界性的伟大遗产,在每个人“成人”的道路上提供滋养。

在他看来,好的东西是全世界共通的。

 

来源:腾讯文化 日期:2015年7月14日 作者:兰达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浏览首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