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使命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身为一名资深中英翻译,多次参与澳门各种大型活动与国际会议工作的澳门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李丽青日前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国家现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澳门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不同族群在此汇聚,翻译工作者更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 参与澳门回归庆祝活动至今难忘
甫一见面,李丽青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的父亲是澳门人,母亲是北方人,普通话从小听得多说得也多。”李丽青笑着解释说,“其实我父亲的普通话说得也很好。”
父母皆从事翻译及语言教育工作,李丽青从小语言环境就得天独厚。钟爱文学的她,既有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也曾在英国修读英国文学,都为其从事翻译工作打下了基础。
著名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面对的是语言问题,但是如果一个译者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那么他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对此,李丽青深有同感,她认为,翻译并非纯粹将文字或语言转换,要想翻出精髓,必须掌握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翻译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都要涉猎。”凭借对专业素养的不懈追求以及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李丽青得以从容应对工作上的各种挑战。 除了在大学担任教职,李丽青还和母亲一同参与了澳门回归前后的文件翻译工作,也曾多次为澳门重大活动提供英文传译。
“印象最深的就是澳门回归那天,”李丽青回忆说。1999年12月20日,李丽青受邀担任“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活动英语及普通话司仪,与市民一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当时室外天气十分寒冷,但我的心情特别兴奋和激动。”李丽青说。
回归后,澳门与内地和国际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翻译人才需求大大增加,翻译行业迈进更为广阔的天地。“澳门肩负国际交流平台的重任,让我们有机会在世界舞台上一展所长。”李丽青有感而发地说,“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顶尖学者交流,去欧盟或联合国实习……这些机会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为国家做贡献”的目标触手可及
教育的初心是育人育才,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曾有翻译界前辈对李丽青说:“你不仅要为澳门培养人才,还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这让她更加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肩上使命重大。
聊到这里,李丽青提起一段往事,“记得初一的时候,地理老师在第一堂课上,打开中国地图,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对很多尚在懵懂的中学生来说,这是对于国家身份认同的启蒙。现在想来,在回归前,能说出这样的话非常不容易,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我们现在的环境比起上一代要容易多了,”李丽青说,“我不仅可以和学生们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还有机会带学生去内地参加活动,亲自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2010年开始,李丽青多次带领学生到北京参加全国口译大赛并取得佳绩。“这样的经历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走向更远的地方,站上更大的平台。”李丽青说,“‘为国家做贡献’曾经是一句看似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这样的奋斗目标却是触摸得到,是实实在在的。”
澳门回归祖国20年,站在新的起点,李丽青鼓励澳门年轻一代传承爱国爱澳传统,把握眼前机遇,积极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为自身发展,也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日期:2019年12月31日 特派记者:赵强、刘洁妍、鲁扬、赵铎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